請下拉選擇功能
:::臺灣位處東亞季風區與西北太平洋颱風侵襲的主要路徑上,每年受梅雨、颱風及劇烈對流等天氣系統所挾帶的強風暴雨,常導致天然災害發生,並造成嚴重的生命傷害和財產損失。
因此,本組主要任務為分析災害天氣或氣候事件與其大氣環境條件等,隨後將相關研究分析成果提供給中心其他災害防治組,做為災害潛勢研究所需之資料,也配合資訊系統發展與應用工作,進行防災跨領域整合技術的開發。
本組另一個重要工作任務為當颱風或劇烈降雨發生時,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成立後,隨即轉譯中央氣象局所提供的氣象資訊,以提供本中心坡地與洪旱組進行坡地淹水災害潛勢和預警分析作業使用,並對於未來可能發生之天氣演變和劇烈降雨區域提供預警和說明。
近年來,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極端氣象災害事件的發生頻率漸增,民眾對氣象服務的需求也日漸增加。各國氣象相關作業單位(如美國NCEP與NWS)均致力於均著手開發下游如淹水預警與災害預警…等產品。氣象組近年也朝向災害衝擊研究邁進,除了過去注重的颱洪災害情資服務外,也積極進行旱災、寒害等災害事件的收集與研究。
本年度組內重點研發項目,包括福衛七號掩星資料與風力預警相關的技術研發。福衛七號於2019年發射升空,自2020年開始對外提供掩星資料。本組除了持續穩定接收福衛七號觀測,並利用這些觀測進行防災監測、預警技術及應用服務等工作項目研發。去年度的初步評估顯示福衛七號觀測可提升梅雨與颱風預警品質達10%。
氣象研發工作仰賴氣象數據資料與計算資源方能進行,本組不斷強化氣象資料庫的應用與管理,以加速氣象防災的研究工作。在防災知識的轉譯與防災教育推廣方面,持續分析與彙整年度極端天氣事件成專書,今年度並嘗試新的電子書展示方式,以提升推廣成效。
氣象組針對台灣地區的災害特性與防災需求,擬定未來發展方向:
(一) 提升氣象風險監測判識能力
(二) 加強氣象防災服務能力
(三) 建立氣象衝擊評估能力
重點工作項目為
(一) 氣象防災技術之研發與應用
(二) 氣象資訊與跨領域資訊平台整合
(三) 短延時災害天氣預警技術研究
(四) 月到季尺度氣候衝擊預警技術研究
(五) 氣候變遷與防災調適研究
未來,本組除了依循中心之功能與指導方針,持續在研發推動、技術支援及落實應用等方面努力外,同時,也貫徹本組之工作目標:
1. 推動及執行颱風、豪雨等劇烈災害天氣防救科技之研發、整合事宜。
2. 推動及執行氣候變遷、極端氣候等氣候災害防救科技之研發、整合事宜。
3. 推動氣象災害防救科技研發成果之落實及應用。
4. 運用氣象災害防救相關技術,協助災害防救工作。
5. 促進氣象災害防救科技之國際合作及交流。
6. 其他與災害防救科技相關之業務。
1. 2020年度重點成果請參閱專書「臺灣極端氣候與天氣事件回顧與分析2019」
2. 2019年度重點成果請參閱專書「2018台灣極端天氣事件回顧與分析」
3. 2018年度重點成果請參閱專書「2017年極端氣象事件回顧」。
4. 2017年度重點成果請參閱技術報告「臺灣極端氣候事件之低溫、高溫與乾旱研究」(NCDR 106-T01)。
5. 2017年度重點成果請參閱專書「2016年台灣地區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分析」(NCDR 106-X08)。
6. 2016年度重點成果請參閱專書「台灣極端降雨事件分析方法改進與研究」。
7. 2016年度重點成果請參閱技術報告「大台北地區歷史(1993-2005年)短延時強降雨事件分析報告」(NCDR105-T15)。
8. 2015年度重點成果請參閱專書「2015年台灣地區極端降雨事件彙整與分析」。
9. 2015年度重點成果請參閱專書「台灣極端降雨事件:1992-2013年重要事件彙整」。
10. 2015年度重點成果請參閱技術報告「2015年氣象組防災技術研發技術報告」(NCDR104-T05)。